戒赌故事

———— Media Reports ————

十赌十输,为什么还是不想戒赌?

时间:2025-07-16

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,赌博便如附骨之疽般存在,被无数人唾弃为腐蚀心灵的恶习。“倾家荡产”“家破人亡” 这看似简单的四字短语,背后却是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的血泪史。从实体赌博到虚拟网络平台,赌博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收割着参与者的财富与人生。或许有人会反驳,称自己在赌局中曾尝到甜头,甚至听闻他人靠赌博实现暴富,但这不过是庄家精心设计的 “海市蜃楼”。明知十赌十输,却仍有人执迷不悟,究其根源,离不开以下四大心理陷阱。

一、小利诱惑,有所 “收获”

无论是网络博彩平台抛出的 “新人注册送 888 元”,还是赌场里偶尔出现 “手气爆棚”,这些看似意外的所谓 “收获”,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诱饵。这里展现出来的就是心理学中的 “首因效应”:当赌博参与者初次尝到赢钱的甜头,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,带来强烈的愉悦感。这种轻松获利的愉快体验,让他们产生 “赌博能赚钱” 的错觉,进而放下戒心,一步步踏入更深的泥潭。

二、虚荣心作祟,不舍放手

在赌局中,赢钱不仅意味着财富增加,更成为参与者们满足虚荣心的渠道。当参与者在牌桌上一掷千金、屡战屡胜时,周围人的艳羡目光与夸赞,会极大满足本人的自尊心。这种虚幻的成就感,远比金钱本身更令人上瘾。为了维持这份 “荣耀”,参与者们不惜投入更多资金,哪怕内心已隐隐察觉到风险,也不愿轻易放手。

有些参与者甚至会主动炫耀自己的 “战绩”,在社交圈中塑造 “赌神” 形象。他们害怕一旦戒赌,就会失去这份虚假的光环,沦为他人眼中的 “失败者”。于是,在虚荣心的驱使下,他们在赌局中越陷越深,即使输得血本无归,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。

三、沉没成本,难以割舍

“已经输了这么多,现在放弃太可惜了,再赌一把说不定就能回本!” 这是参与者们最常说的一句话,也是 “沉没成本” 效应在作祟。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,指的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。当他们在赌博中投入大量金钱、时间和精力后,会产生一种 “不甘心” 的心理,认为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全部付诸东流。

这种心理让他们陷入 “越输越赌,越赌越输” 的恶性循环。即使理智告诉他们继续下去只会损失更多,但情感上却无法接受沉没成本,只能抱着侥幸心理继续赌下去,期待奇迹发生。

四、坚信运气,迷信下次

赌博的不确定性,让无数人陷入 “运气迷信” 的怪圈。参与者们往往选择性遗忘自己输钱的经历,只记住偶尔的胜利,坚信下一局 “好运” 就会降临。这种认知偏差,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“可得性启发”—— 人们更容易根据记忆中容易提取的信息做出判断。

他们不愿承认赌博结果的随机性,而是执着地寻找所谓的 “规律”,幻想通过研究牌局走势、数字排列来预测结果。无论是自创的 “投注策略”,还是轻信他人的 “内幕消息”,本质上都是对运气的盲目迷信。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,参与者们始终对下一次赌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,不愿正视十赌十输的真相,在赌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。

赌博的陷阱环环相扣,从最初的小利诱惑,到虚荣心的捆绑,再到沉没成本的束缚与运气迷信的误导,将无数人困在黑暗深渊。唯有认清这些心理机制,打破侥幸心理,才能斩断赌瘾,重获新生。
早点戒赌,才有出路!